2021 所謂IT這行業的一二
在這段不長不短的打工生涯, 想不到也夠我見識得多形形式式的Developer, 雖算不上是人生百態, 但林林總總, 卻也夠總結出些一二。 註* 本文不敢/亦非一些什麼教你力爭上游的廢話, 只乃在這行業浮沈所見之表象的一些廢話感言 薪金的虛高先容我先下個判斷, 近幾年的IT界實在是虛。這一方面是薪金的虛高, 二是指業務的虛浮。 近年這行的薪金漲幅是有目共睹,對於業者來說實可喜可賀。實際所得上, 起碼叫做和在美國有得一拼, 就算仍趕不上, 也叫看到個希望。 但其中也有些隱憂教我不得掉以輕心, 首當其衝便是業者的自覺。 漫天叫價成了風氣, 但其背後支撐這叫價的能力非但沒有保證, 更什往往僱員僱主都沒能力察覺。 說起來香港真不愧為金融中心, 儘管到了科技勞工市場也是炒炒作作。梗係啦,做開炒作的, 都不太理解實業的定價標準, 所以在人材那只好循老方法, 用你上一份人工來衡量你的價值, 除此之外似沒有辦法了。這不知造成了多少業界悲劇, 也加速了這虛高的進程。當然,這進程亦終將帶來沈淪。 以一個人的過往人工去判定你愿花多少錢用他, 這過程等於把風險做槓桿, 你可能在第二次槓桿時接了平貨, 也可能接了火棒, 想快快地找個下家出貨。雖則在一些實業上有豐厚收獲的老公司在招聘管理層時尚且能不論產出也養得好這幫人, 且這火勢也未必足以影響太多該公司的營運, 可當公司慢慢將業務重心都轉移到IT, 不料接著根火棒, 那星星之火必將... 但僱主只懂以薪金衡量能力也罷, 僱員也真以為其支的薪真又反映了其能力才是對整個行業最可怕的猛毒。而且雪球滾了出去, 便只能越滾越大,